欢迎来到医学知识科普平台-康好网。
首页  医学知识  基础  生物医学

人类最早观察到微生物是谁?荷兰人-列文虎克

发布时间:2020-12-22 23:13:43 浏览次数:
       首先观察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vanLeeuwenhoek,1632—1723)。他于1676年用自磨镜片,创制了一架能放大266倍的原始显微镜,并用其观察牙垢、雨水、井水和植物浸液,发现其中有许多运动着的"微小动物",并用文字和图画科学地记载了人类最早看见的"微小动物"———细菌的不同形态(球状、杆状和螺旋状等),为证明微生物的存在提供了科学依据。


    19世纪60年代,酿酒和蚕丝工业在欧洲一些国家占有重要的经济地位,酒味的变酸和蚕病流行促进了对微生物的研究。法国科学家巴斯德(LouisPasteur,1822—1895)首先用实验证明有机物质的发酵和腐败是由微生物引起的,而酒类变质是因污染了杂菌所致,从而推翻了当时盛行的"自然发生说"。巴斯德的研究,开始了微生物的生理学时代。人们认识到不同微生物间不仅有形态学上的差异,在生理学特性方面亦有所不同,进一步肯定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自此,微生物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巴斯德为防止酒类发酵成醋,创用了加温处理法,这就是至今仍沿用于酒类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在巴斯德的影响下,英国外科医生李斯特(JosephLser,1827—1912)创用苯酚喷洒手术室和煮沸手术用具,以防止术后感染,为防腐、消毒,以及无菌操作奠定了基础。


    微生物学的另一奠基人是德国学者郭霍(RobertKoch,1843—1910)。他创用了琼脂固体培养基,使得从环境或病人排泄物等标本中分离细菌并纯培养成为可能,从而有利于对各种细菌特性的研究。他还创用了染色方法和实验动物感染,为发现传染病的病原菌提供了实验手段。他根据对炭疽芽胞杆菌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郭霍法则(Koch'spostulates,1884)∶①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种疾病中查见,在健康人中不存在;②该特殊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得到纯种;③该纯培养物接种至易感动物,能产生同样病症;④自人工感染的实验动物体内能重新分离得到该病原菌纯培养。郭霍法则为发现多种传染病的病原菌提供了理论指导。在19世纪的最后20年中,许多传染病的病原菌被郭霍和在他带动下的一大批学者相继发现并分离培养成功,如炭疽芽胞杆菌、伤寒沙门菌、结核分枝杆菌、霍乱弧菌、白喉棒状杆菌、葡萄球菌、破伤风梭菌、脑膜炎奈瑟菌、鼠疫耶尔森菌、肉毒梭菌、痢疾志贺菌等。但在运用郭霍法则时也应注意一些特殊情况,如有些人表面看似很健康,实则是带菌者;有些病原体还不能人工培养,如麻风分枝杆菌;也有的病原体尚未发现有易感动物等。另一方面,一些病原体的确定也可通过免疫学方法检测病人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以及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靶组织中的特异基因等。

    1892年,俄国植物生理学家伊凡诺夫斯基(HsaHoscxun)发现了烟草花叶病病原体是比细菌还小的、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光学显微镜下不能看到的生物,称之为滤过性病毒。这是人类发现的第一种病毒,即烟草花叶病病毒。1897年德国细菌学家勒夫勒(Loefler)和弗施(Frosch)发现第一种动物病毒——口蹄疫病毒。1901年,对人致病的第一种病毒——黄热病病毒首先由美国细菌学家里德(Reed)领导的黄热病委员会证实。细菌病毒(噬菌体)则分别由特沃特(Twort,1915)和埃雷尔(d'Herelle,1917)发现。随后相继分离出许多对人类、动物和(或)植物致病的病毒。
推荐视频

网站备案:桂ICP备20004645号

  桂公网安备 45042202000051号

  • 手机站二维码
  • 林医生二维码
  • 公众号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