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科
共有(13)篇新闻

近现代—中医药学在坎坷发展中孕育着新的腾飞 中医发展(五)
近代的中国,随着西方科技文化的大规模传人、社会制度的重大变革,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与交融,中医学受到西医学的巨大冲击,中医学发展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继承和创新共举,质疑和坚守各见。一方面继续整理、汇总前人的中医学成就
2021-01-14
0次阅读

明清时期—综合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 中医发展(四)
明代以前,中医学在世界医学发展中处于领先地位,明清时期仍稳步发展,进入鼎盛和创新的时期,也出现了温病学、本草学等重大突破,但相对于西医学其发展相对缓慢。这一时期,是中医理论的集成和深化发展阶段,此期对前期中医学理论和经验进行了综合整理,出现了大批的集成性医学全书
2021-01-14
2次阅读

宋、金、元时期—学术争鸣、理论突破、流派纷陈阶段 中医发展(三)
宋、金、元时期中医学建树颇多,表现突出的特点是∶临床经验不断总结升华,各专科日趋成熟,专科体系相继确立,同时涌现出一些新的学派,不仅活跃了医坛学术气氛,更倡导了注重理论研究之风,在某些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开始研究处方、成药、经络揄穴的规范化。如南宋·陈无择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确立了"内因、外因、不内外因"的病因分类,是对宋代以前病因理论的总结,对后世病因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2021-01-14
0次阅读

两晋隋唐时期—中医学理论体系充实、融合和临床学科发展阶段(二)
从两晋至隋唐五代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表现出如下特点∶中医理论体系不断充实,一批分支学科在分化中日趋成熟,实用临证医药著作显著增多,其中以荟萃临证方药为主要内容,医学教育、医政制度和中外医药交流有较大发展。
2021-01-14
1次阅读

春秋战国、两汉时期--中医理论体系的萌芽和奠基阶段 中医发展(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对后世影响巨大的几大学术流派相继诞生,其中包括主要研究养生和医药的"医家",也被称为"方技家"。与中医理论密切相关的几种哲学思想,如元气论自然观、阴阳五行学说等在战国末年已具雏形,这些为医家总结医疗经验,形成理性认识,构建医学体系
2021-01-14
0次阅读

针灸与外治法的起源 拔罐法的发展由来
针灸疗法是我国宝贵医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祖先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起源,一般定在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掌握了磨制技术,制出种类较多的又比较精细实用的石器,除生产、生活工具及装饰品外,还有适合医用的砭石,由于石器制作的原始,
2021-01-14
1次阅读

中医学的起源 "医食同源"或"药食同源"是什么意思
我国古代有关药物的传说颇多,如《史记》有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之说。在《帝王世纪》有"伏羲氏··…·尝味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的记载。在原始社会,由于受到生产力的极大限制,无论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或是治病疗伤的药物,都同样来自自然界的赐予,后世人称之为"医食同源"或"药食同源"。
2021-01-14
0次阅读

中医养生 中医卫生保健的起源
根据考古发现,在距今100多万年前的原始社会,我们的祖先在与自然界和猛兽的长期斗争中,由最初的求得生存、保护自身的简单措施,自发地形成了疗伤治病的感性认识,继而又积极主动地摸索并有意识地进行各项养生疗病活动,逐渐积累了初步的医药卫生知识。
2021-01-14
1次阅读

什么是中医学 中医学的起源及历史
中医学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具有独特理论风格和丰富诊疗经验的传统医学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医学的起源;中医学理论体系和学科的发展;中医学摄生及预防思想及其成就;中医学的学科优势与发展;
2021-01-14
2次阅读

辩症论治是中医临床的灵魂 辨病又辨证是中医治疗的根本
辩证论治是中医区别于其它医学的一大特色。为人体查病是最为复杂的一件事,何况在远古时期谈何容易!我们的医学圣人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病方法........望闻问切,把判断疾病的四个因素,称之为四诊。当在四诊中获得基本信息后,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所患的疾病得出正确的结论。
2021-01-14
0次阅读

感冒的中医治疗 感冒的中医分析及理论基础
感冒是感受触冒外邪所导致的常见外感疾病。以鼻塞、流涕、喷嚏、恶寒、发热、咳嗽、头痛、全身不适、脉浮等为主要临床表现。感冒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李节为多,有一定传染性。病情较轻者称“伤风”;而病情较重,且在一个时期、一定范围内引起广泛流行,不分男女老少,病后临床表觋相类似者,称为“时行感冒”。
2020-12-07
11次阅读
推荐视频
推荐问答
推荐文章